ChatGPT一夜蹿红,成为2023年的第一个风口。比尔盖茨认为,这项技术诞生的意义不亚于互联网或个人电脑的出现,2023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板块。上游新闻注意到,目前国内AI(人工智能)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追随位置,许多大型互联网和科技公司,如腾讯、百度、阿里、京东等,都有相似的研究和应用。这一领域是否能成为国内AI快速发展甚至弯道超车的一次机会?上游新闻特推出系列报道——对标ChatGPT。
△盘和林
ChatGPT火了之后,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宣布跟进,或是即将推出自己的类ChatGPT产品。16日,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、研究员盘和林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,ChatGPT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训练,成本极高,国内很多企业盲目“蹭热点”,可能会十分影响用户体验。
盘和林认为,AI的逻辑,需要大量数据支撑,一方面是它已有的数据,还有训练和积累的数据,都需要时间的积累。目前国内很多企业“蹭热点”,宣称自己推出各种中文版ChatGPT,单从其数据量判断,肯定是不够的,会十分影响用户体验,“许多只是一个嘘头,表个态而已”。
此外,盘和林指出ChatGPT商业化成本很高,在算力、数据、运行等方面都需要较高的成本。“目前有消息披露,用户随便问一句话,它的电费消耗相当于人民币几毛钱,这还不包括数据、算力、人工等一系列的成本,当然成本随着规模应用可能会下降。”盘和林说。
对于ChatGPT的商业应用,盘和林表示,目前来看其商业场景众多,如聊天机器人、工具类文本等,都有它的应用价值。他认为,目前百度是国内最接近ChatGPT的企业,虽然与ChatGPT还是有差距,具体要看百度三月份推出的应用“文心一言”体验怎样。
盘和林表示,总体来看,ChatGPT实际上只是一项技术进步,它并不符合人类逻辑,可以说错漏百出,距真正应用和商业化还有一定距离。